传统熔炼铸造法制造的高速钢,其钢锭不可避免会产生合金成分不均和粗大莱氏体偏析,这已成为其组织结构的瘤疾,长期困扰着冶金学家。正是粉末冶金工艺成功解决了传统冶金工艺这一问题,消除了宏观偏析,使晶粒细化,性能显著提高且各向同性,为生产超高合金含量高速钢提供了可行途径。1965年,美国Crucible Materials公司发明粉末冶金高速钢,1971年投产,年产量1200t,以CPM(Cracible Particle Metallurgy)系列共10余个牌号销售。瑞典Soderfors公司是世界上生产这种钢材的最大厂家之一,其气雾化一热等静压生产线于1970年投产。1994年,法国高速钢公司(Erasteel)所属瑞典Soderfors厂采用钢包精炼法(Electro-Slag-Heating,ESH)对气雾化前钢液进行精炼,将非金属夹杂减少90%,获得高纯净钢,进一步提高了粉末冶金高速钢的质量。
发布时间:
2019
-
12
-
06
浏览次数:397
MIM (Metal injection Molding )是金属注射成形的简称。是将金属粉末与其粘结剂的增塑混合料注射于模型中的成形方法。它是先将所选粉末与粘结剂进行混合,然后将混合料进行制粒再注射成形所需要的形状。
发布时间:
2019
-
12
-
04
浏览次数:396
压坯密度分布不均匀:用石墨粉作隔层的单向压制实验,得到如图5-4所示的压坯形状,各层的厚度和形状均发生了变化,由图5-5可知在任何垂直面上,上层密度比下层密度大;在水平面上,接近上模冲的断面的密度分布是两边大,中间小;而远离上模冲的截面的密度分别是中间大,两边小。
发布时间:
2019
-
11
-
29
浏览次数:427
机械合金化是一种用高能球磨法制取粉末新材料的技术,可以合成常规方法难以合成的偏离平衡态的“不可能的”合金(Impossible Alloys)。一些形成热为正的材料系、在液相和固相都不互溶及熔点相差悬殊的合金材料,可以通过机械合金化制取。机械合金化可以显著提高固溶度,例如,鋯在铝中500℃的固溶度(平衡态)只有0.5%(质量分数),而通过机械合金化可达20.19%。概括起来,机械合金化在科学技术上的价值,在于通过下述机理研制各种新型材料:
发布时间:
2019
-
11
-
26
浏览次数:345
粉末冶金是一门新兴的材料制备技术。近代粉末冶金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粉末冶金整套技术逐步形成,工业生产初具规模,对工艺过程及其机理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果。20世纪中期,粉末冶金生产技术发展迅速,产品应用领域不断扩大,成为现代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此基础上,为适应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对材料性能和成形技术提出的更高要求,开发了多项粉末冶金新工艺,包括:热等静压、燃烧合成、快速凝固、喷射成形、机械合金化、粉末注射成形、温压成形、快速全向压制、粉末锻造、热挤压、爆炸固结、大气压力烧结、微波烧结,等等。本文拟首先对其中几种重要新工艺的历史沿革和发展现状作一简要介绍。这些工艺有的已经产业化,有的正处于实用化阶段,应用前景看好。
发布时间:
2019
-
11
-
26
浏览次数:346